查看原文
其他

十大创新案例|华龙网: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 以微课堂做出普法大文章

欢迎关注☞ 网信重庆 2023-07-29

编者按

日前,重庆市网信办公布了2022年度网络普法十大创新案例名单。据悉,十大创新案例生动呈现了重庆各区县各单位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和网信“八五”普法规划的重要成果,生动反映了网络普法的创新实践、重要经验和渠道优势,为新时代推进全民守法普法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具有示范性、借鉴性和指导性。


重庆2022年网络普法十大创新案例:

华龙网: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  以微课堂做出普法大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做好“八五”普法期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承担普法社会责任,华龙网政法频道同江北区公安分局联合推出“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栏目。紧紧围“平安校园”建设开展安全宣传,累计推出微视频23期,同步投放到江北区各学校进行云课堂展播,覆盖50余所中小学校10万学生,视频点击总量超过100万人次,同时深入开展进社区、进校园线下活动20余次,向群众讲好法律知识,唱响时代主旋律。



主要做法
1.打造“三师讲堂”,实现更专业、多角度的宣传教育

传统普法课堂仅有一位教师,而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的线下进校园是“三师同堂”,包括了学校教学讲师、学校心理讲师和江北分局法治讲师。

在预防校园暴力的线下主题课中,教学讲师结合情节,指出虽然有的行为看似不以暴力的方式出现,但也属于校园霸凌,会对受害同学的身心造成伤害;法制讲师则介绍相关法律知识,并告诫学生校园欺凌行为视情况严重程度,可能涉及多种违法犯罪;心理讲师从专业角度进行分析,被欺负的同学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危害心理健康,甚至可能影响人格发展。通过更专业、多角度的分析,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


2.引入受众参与节目制作,拓展新闻普法宣传的受众参与度让学校教师和学生参与到情景剧的表演环节,通过他们的表演增强节目感染力。如刷单兼职诈骗情景剧,学生因为想兼职挣钱,往往落入骗子圈套,现场抽取学生对这些校园生活情景进行互动提问,许多同学都通过前期课程,识破了刷单兼职的骗局。同时现场讨论环节,也促使学生反观生活,产生情感上的联结与共鸣。

在承担法治公益普法法律责任时,努力在节目内容和板块设置中增强受众互动参与,除了线下普法微视频和情景剧表演,还精心制作准备了普法版“一站到底”知识竞赛环节,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实现广泛而深入的普法宣传效果。如在女子职中线下普法过程中,通过30道关于反诈知识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判断、再发放纪念礼品,通过多种多样的授课形式让学生“感兴趣”。


3.跟紧节点,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新颖性

线上,江北区公安分局民警通过网上云讲台,在不同时间节点推出不同的宣传主题,目前已推出防范电信诈骗、假期安全、网络安全、消防安全、反暴力、防不法侵害、反诈、交通安全等系列法治宣传教育共23期。

在4月15日国家安全宣传日,推出相关普法课程,重点讲解国家安全教育日的由来、什么是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包括哪些方面、维护国家安全青少年应该怎么做等方面,引导青少年对国家安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努力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小卫士;在1月10日警察节,邀请指挥中心民警详细介绍110接处警工作、如何正确拨打110报警以及恶意拨打110的危害等知识,呼吁正确使用110,把有限的警力资源,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


4.问题导向+真实案例解析,增强法治宣传教育内容的针对性

法治课堂每一期内容都有不同的主题,结合当下热点和学生校园生活中最关心的问题,邀请相关民警进行讲解回答。

在《民法典》施行后,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通过讲解身边常见的事,以微课堂+现身说法的方式答疑解惑。“遇到高铁霸座怎么办?”“老新村居民楼管道漏水造成损失由谁担责?”这些问题既常见又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课堂邀请江北公安分局法制支队民警针对这些生活常见问题进行法律解读,进而强调从吃穿住行到生老病死、从婚姻家庭到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都与民法典息息相关。通过一个个小故事以案释法,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让群众更好地主动学习民法典。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趋势,推出《反诈宣传进校园,守护群众钱袋子》;针对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等社会热点,推出《保护未成年人,呵护身心健康》视频,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


成效特色
1.内容表现形式可视化强

《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为增强课堂的现场感和丰富性,注重运用相关案件事实的图像资料,并在展示过程中夹叙夹议,进行分析和评论。通过这些客观资料尽可能为观众营造“现场感”,增强节目可视性,同时起到警醒和告诫作用。

在“遵规则,懂交通”一课中,通过数据图表、现场监控、图画解释等形式,讲解乘坐交通工具的注意事项。包括乘坐公交车要坐稳扶好、在车辆停稳后下车等小常识,讲解如何看交通信号灯,不遵守交通规则可能引发的后果等。


2.持续时间长、覆盖面广

微课堂覆盖了江北区50余所中小学校,近10万名学生。进校园活动以校园为中心,进行周边辐射,在社区进行普法宣传。在疫情期间,21期法治课堂,以每月定期推送的形式确保中小学生普法教育不断档、不断层、不掉线。


3.内容活泼、言语跳脱,接地气

在江小警云端法治微课堂的线下进校园活动中,一场场由青少年学生参与制作、演出的情景剧展现了多个校园生活主题。如在《保护未成年人,呵护身心健康》一课中,学生小李、小张与假扮诈骗分子的女民警走上台,通过情景再现,还原刷单类诈骗的全过程。

在校园欺凌的情景剧中,小李被寝室室友威胁帮其写作业的情况,也可能在校园日常生活中发生,台下观众看得聚精会神。情景剧台词穿插时下流行的网言网语,如“emo” “cpdd”等,“emo”意思是自己很抑郁、心情很糟,而“cpdd”则是“找个人组队,有意请联系”的意思,通过年轻化表达方式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推广价值

微课堂进一步加强部门联动,推出的普法栏目实用性强。注重利用融媒体宣传手段,在中新闻、央广网、重庆日报、上游新闻、人民资讯等新闻网站同步宣传,网络渠道传播广泛、宣传效果好。注重受众参与,切实引导市民特别是在校学生参与普法,不断提升法治意识。

来源:网信重庆

大家都在看

十大创新案例|南岸区:巧用反诈“金钟罩” 练好普法“硬功夫”

十大创新案例|上游新闻:权威+接地气 融媒体普法栏目《上游说法》 让你轻松学懂法律法规

十大创新案例|巫溪县:打造短视频IP 助力“指尖普法”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内容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